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118
编号:13766346
胃肠道间质瘤X线与CT影像学诊断比较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6月25日 向正敏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【摘要】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间质瘤X线与CT影像学诊断的优缺点,探讨总结其临床价值。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,通过对比组(X线诊断组)与观察组(多层螺旋CT诊断组)的检查方法进行对比,并进行病理免疫检测确诊,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结果X线诊断组显示发生于胃12例,小肠4例,横结肠系膜间质瘤未能显影;多层螺旋CT诊断组显示发生于胃18例,小肠10例,横结肠系膜2例,其中良性8例,恶性22例。结论X线造影可检查出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,适用于胃肠道间质瘤出现病变的诊断;CT扫描可准确对胃间质瘤定位及定性,适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检出和确诊,两者皆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,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胃肠道间质瘤;X线;CT

    胃肠道间质瘤(gastroinestinal stromal tumors,GIST)是指发生在消化道间叶组织中,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原始间质干细胞的肿瘤,传统分为平滑肌肉瘤、平滑肌瘤及恶性神经鞘瘤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、免疫组化及电镜的病理学检查应用发展,已进一步深入了解到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。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通常类似于各种消化道的疾病,无特殊性临床表现,因此影像学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,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,本文就胃肠道间质瘤x线与CT影像学诊断进行比较观察,分析总结如下。

    1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~2010年10月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,男19例,女11例,年龄21~78岁,平均53.5岁。临床表现:发现腹部包块9例,腹部反复疼痛不适15例,血便12例,贫血5例,体检发现3例。通过对比组(X线诊断组)与观察组(多层螺旋CT诊断组)的检查方法进行对比,并进行病理免疫检测确诊,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

    1.2仪器与方法

    1.2.1对比组采用800 mA数字遥控胃肠机对30例患者分别进行X线双重造影及小肠低张造影,记录数据。

    1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